榮成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榮成市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若干措施》的通知
榮政辦發〔2025〕4號
經濟開發區、石島管理區、好運角旅游度假區管委會,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市政府相關部門、單位:
《榮成市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已經市政府第66次常務(擴大)會議研究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抓好貫徹落實。
榮成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6月3日
(此件公開發布)
榮成市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
為深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打造“自在榮成·精致養老”品牌,全面建成“設施完善、服務優質、產業融合、數字賦能”的現代化養老服務體系,實現設施網絡全覆蓋、服務質量全面躍升、產業生態加速成型的目標,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山東省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的通知》(魯政辦字〔2023〕207號)、《威海市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威政辦字〔2025〕1號)等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如下措施。
一、強化養老服務基礎保障
1.優化養老設施布局。深入研究國土空間規劃要求,加快編制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2025年底前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切實保障養老項目用地需求。新建居住區按每百戶不低于20平方米、老舊小區按15平方米標準配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推動閑置房產改建養老機構,對符合條件的項目優先納入市級重點項目庫,利用倉儲存量房屋及社區用房設立養老服務機構。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實施“微改造”,根據配建及使用情況,逐步增設充電樁、無障礙設施、健身器材等,有條件的樓棟逐步加裝電梯。(牽頭單位:民政局,責任單位:自然資源局、住建局、發改局)
2.擴大普惠養老服務供給。支持萬福苑、海韻居等社會化養老機構發展普惠養老服務,鼓勵社會力量建設專業化、規模化、醫養結合型的養老服務機構。充分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等多渠道資金作用,發展普惠養老機構,加快威海同盛社會福利服務中心項目、威海瑾年老年公寓2個項目落地實施。實施委托運營的公辦養老機構和納入普惠養老城企聯動項目支持范圍的養老機構,全部執行普惠性養老服務收費標準,并向社會公開。(責任單位:發改局、民政局)
3.完善失能失智照護服務。統籌各級資金重點發展護理型床位、認知障礙照護床位并給予獎補,鼓勵單獨建設認知障礙照護機構或在養老機構中設置認知障礙照護專區,建成后按照每張床位5400元的標準予以補助。2027年底前,培育社區嵌入式、分布式、小型化養老服務機構5家以上,打造失智照護專區5處。依托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站等養老服務組織,探索簽約建設運營社會化家庭養老床位,提供長期照護、康復護理、陪診轉介等服務。支持社區服務設施設置康復輔具體驗租賃點,2027年底前建成服務站點5個以上。(牽頭單位:民政局,責任單位:財政局)
4.推進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設。依據《關于做好2025年山東省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工作的通知》,健全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協調機制,推進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2025年底前,在港西鎮那香海社區、俚島鎮瀛波社區打造2處符合國家標準的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推動認知障礙老年人友好社區建設試點,2027年底打造崖頭街道北環社區、三環社區2處試點社區,進一步豐富榮成養老服務的實踐樣本。(牽頭單位:民政局,責任單位:發改局)
5.提升服務標準化水平。充分發揮標準支撐引領作用,以每年10月世界標準日為契機,召開標準培訓會,組織重點養老服務企業參加;發動萬福苑養老等重點企業主持參與制修訂各級各類標準,掌握行業話語權;持續鞏固重點企業國家級、省級標準化試點建設成果,積極發動其他實力企業向上爭取標準化試點建設,指導相關部門幫助企業建立和完善標準化體系,提升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推動養老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牽頭單位: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民政局)
二、推進醫養康養深度融合
6.完善醫養結合機制。支持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與轄區養老機構簽訂醫養結合服務協議,2025年底實現市域內養老機構簽約全覆蓋;鼓勵民營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開展合作,對養老機構設置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等進行扶持和業務指導,2025年開展長期護理業務指導不少于3家,2026年底不少于5家,2027年底不少于6家。引導基層公立醫療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試點,2025年底前全市醫養結合機構增至4家。推廣“安寧療護服務”,2025年底前市人民醫院建成安寧療護病區,50%以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提供安寧療護服務。(牽頭單位:衛健局,責任單位:民政局、醫保局)
7.創新康養服務模式。推動中醫藥與養老融合,開發個性化中醫健康干預方案20個以上,推廣家庭醫生簽約與治未病結合模式,打造社區中醫康養示范點。積極爭取省級“中醫+康復+養老服務”試點,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康復護理需求。依托榮成市人民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重啟其東側第三運輸公司地塊規劃,致力于打造“以活力養老為主、護理養老為輔、旅居療養為補充”的全齡融合CCRC康養社區。推動成山海景閣護理院項目,致力于打造高端醫養結合示范社區,提供智能化、人性化養老服務,融合濱海生態與醫療資源,樹立康養產業新標桿。到2027年形成多層次、多樣化的康養旅居接待服務體系。(牽頭單位:衛健局,責任單位:民政局、醫保局)
8.完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加快推動醫療機構與定點養老機構簽約合作,深入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長護政策宣傳活動,對失能老人、失能殘疾人等需求重點群體進行精準宣傳,切實提高群眾的政策知曉率。逐步將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納入長期護理保險定點支持范圍,2027年底定點養老機構不少于6家。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與商業保險互補機制,整合養老服務資源,推動長期護理保險與養老服務產業協同發展。(牽頭單位:醫保局,責任單位:民政局、衛健局)
9.探索智能醫養融合發展。跟進清華大學寬能譜超高通量堆項目進展,開展同位素醫藥等領域產業預研,提前布局核醫藥、精準治療醫院等關聯產業,加快放射性藥物研發、核醫學精準治療等產業集群規模發展。率先探索發展“AI+醫療”,建設AI全科輔助診療系統、中醫輔助診療、智能慢病管理系統等AI應用,提升醫療服務效能,推動智能醫療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牽頭單位:發改局,責任單位:衛健局、民政局)
三、構建智慧養老服務體系
10.建設智慧養老院。鼓勵支持萬福苑、光大匯晨等養老院建設國家級智慧養老試點示范項目,在萬福苑老年公寓率先推進智慧入住、智慧照護,普及智慧養老可穿戴設備,監護老人居家安全數據,利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硬件、手機APP等技術手段開發系列“互聯網+”應用,2027年底前建成智慧養老院3家,帶動全市提升養老產業智慧轉型。(責任單位:民政局、工信局)
11.推動適老場景應用。推動5G基站和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2025年新建5G基站166座,三年內打造10個以上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為適老化應用的穩定運行和高效服務提供技術保障,支持智能健康監測設備、緊急呼叫系統等物聯網設備的聯網需求。完善“樂游榮成”智慧旅游系統,推出適老門票套餐,開發賞花游、養生游等四季適老線路10條以上,最大限度消除老年數字鴻溝。(責任單位:工信局、文旅局)
12.強化“互聯網+護理服務”。依托“九州優護”微信小程序,在4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開展靜脈采血、留置/更換胃管等10余項服務;發揮醫共體引領作用,促進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水平提升,加大護理人才供給、培訓管理和質控力度,引導基層醫療機構符合條件的護士主動參與,探索打造“互聯網+護理服務”全新模式。(牽頭單位:衛健局,責任單位:醫保局)
四、促進養老產業多元發展
13.發展特色康養產業。加強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作用,發展“醫療+旅居”“康養+旅居”“智慧地產+旅居”“鄉村+旅居”等新興業態,2025年啟動實施那香海四季康養游提升、成山海景閣康養旅居民宿、愛蓮灣旅居養老公寓等項目,打造一批精品康養旅游度假目的地。配套發展養老服務延伸產業,加大特色農產品推廣,開發老年膳食套餐,以“食療+康養”提升服務附加值。同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海悅京福(威海)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打造高端旅居康養示范綜合體,實現盛泉資產盤活與效能提升,為產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責任單位:文旅局、民政局、衛健局、住建局、農業農村局)
14.構建產業集群體系。聚焦老年服裝服飾、日用輔助、養老照護、健康促進、適老化家居、適老環境改善6大方向,引導扶持企業發展,積極組織企業申報《老年用品產品推廣目錄》,力爭實現“零”的突破。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大康養產業研發投入,推動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應用推廣,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強化科技人才支撐,2025年—2027年挖掘省內外高校院所高層次人才資源,每年與我市企業聯合開展技術攻關申報科技項目2個以上。借助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不斷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支持企業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提前搶占養老產業賽道。(牽頭單位:工信局,責任單位:財政局、科技局)
15.延伸產業鏈條。推廣“物業+養老”模式,引導物業服務企業立足自身優勢,強化供需對接,加大養老服務資源接入,拓展服務場景,及時滿足老年群體日常養老服務需求。推廣“家政+養老”模式,整合家政服務資源,制定家政人員的服務流程、技能要求、職業道德等內容的服務細則,明確服務規范和操作流程,深化行業規范與培訓體系建設,提升家政服務人員涉老服務的專業能力。推廣“海洋+養老”模式,加快海洋生物食品產業與康養產業深度融合,引導達因海洋、赤山集團、泰祥食品、海之寶等龍頭企業,加快向康養產業方向發展,帶動產業集聚,形成規模優勢。推廣“保健+養老”模式,立足老年人需求,鼓勵奧薩制藥、海森藥業、芙萊特、百合生物等企業聚焦心腦血管、降血壓、抗衰等領域,加大產品研發力度,豐富產品、提高產能。(責任單位:住建局、商務局、工信局、民政局)
16.創新養老消費場景。鼓勵商貿流通企業加強空間適老化、服務多元化升級,主動增設輪椅、拐杖、助行器等輔助器具,設置智能健康監測設備,激發老年群體消費潛力,到2027年底,至少2家商超企業完成適老化升級;發動我市重點餐飲企業參與老年助餐服務,開發適老特色餐飲,引導餐廳設立老年就餐時段優惠。加強餐飲企業與養老機構、社區食堂等養老服務機構合作,多渠道增加老年助餐服務供給,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就餐需求。(牽頭單位:商務局,責任單位:民政局)
17.優化金融環境。以“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為牽引,對全市養老機構及關聯企業定期開展全量風險掃描,嚴打涉老金融詐騙。建立養老企業金融直連包靠企業庫,根據實際需求一戶一策匹配“金融伙伴”,滿足合理融資需求。引導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創新養老信貸產品,根據養老機構等級評定情況實施差異化利率優惠,優化辦貸服務流程,推動養老企業便捷融資。鼓勵金融機構設置老年人“綠色服務通道”,推廣適老版手機銀行APP,開展養老儲蓄、保險等養老金融產品,做大養老金融市場。推廣康養社區與保險基金合作模式,邀請更多金融保險機構到我市開展社區調研,力爭在養老、旅游、醫療、健康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到2027年,創新開發養老金融產品3種以上,發放養老貸款突破1億元以上。(牽頭單位:財政局,責任單位:民政局、文旅局、住建局、公安局)
五、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18.健全人才培養機制。持續優化養老服務資源配置,加快公共實訓基地項目建設,強化政校企合作,建設運營康養服務實訓中心。常態化開展養老護理員教育培訓,定期舉辦養老職業技能大賽,將養老護理員培訓納入職業技能補貼目錄。2025年底前,全市養老機構護理員持證上崗率達到90%。(牽頭單位:人社局,責任單位:民政局)
19.實施穩崗就業支持。支持在公辦養老服務機構中開發公益性崗位,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醫、助行等服務。對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類小微企業,可按規定申請一次性創業補貼及政府貼息創業貸款,助力養老產業穩崗就業。(牽頭單位:人社局,責任單位:民政局)
20.強化人才隊伍激勵。落實“榮聚英才”政策,將到養老服務企業就業的本科及以上全日制高校畢業生納入政策支持范圍,按學歷高低給予工作津貼。對符合條件的養老護理員給予一次性補貼,醫養結合機構衛生技術人員可申報基層衛生高級職稱。開展“和諧使者”選拔,推薦優秀養老從業人員參選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勞動模范,提升行業歸屬感。(責任單位:組織部、人社局、衛健局、社會工作部、民政局、總工會)
六、完善養老服務綜合保障
21.強化法治化保障。建立老年人法律援助綠色通道,開展“法援惠民生·關愛老年人”系列活動,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實行優先受理、優先審查、優先指派“三優”服務,推行電話預約、上門服務等便利措施,為有法律援助需求的老年人能夠更便捷地獲得專業法律支持,真正做到法律服務“零距離”。2025年法律援助服務人數200人次以上,2026年法律援助服務人數增長10%,達到220人以上,2027年法律援助服務人數增長20%,達到240人以上,打造“一站式”老年法律服務品牌,營造尊老、助老、護老的法治化社會環境。(責任單位:司法局)
22.加強資金支持。優化基本養老服務資金支出結構。強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爭取,引導設立專項基金、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構建多元的融資機制,增強養老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牽頭單位:財政局,責任單位:民政局、發改局)
23.做實安全監管。強化用火用電管理,全面開展消防安全標準化建設,及時排除消防安全隱患,2027年底“智慧消防”“智慧燃氣”“互聯網+明廚亮灶”實現全覆蓋。健全“雙隨機、一公開”工作機制,定期開展聯合執法檢查,督促養老機構在醒目位置公示服務項目、收費標準等內容,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持續規范養老機構收費行為。加大涉老非法金融活動防范打擊力度,切實保障老年人合法金融權益。(牽頭單位:民政局,責任單位:消防救援大隊、市場監管局、住建局、公安局)
24.加強老年教育。聚焦“智能手機應用”“老年健康食譜”“節日走訪慰問”“老年文體活動”四個主題,深化“智慧助老”“好味道”“愛暖夕陽”“情系桑榆”等老年教育課程開發,打造涵蓋“柔力球、太極、踢毽子、健步走、舞蹈、樂器、服裝秀、合唱、書法、剪紙”等多元課程為一體的老年教育服務體系,年均開展活動不少于30次。結合社區資源,打造多元社區IP,到2027年,新增社區分校5處以上,老年大學全部設立云課堂(遠程教育)教學點,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責任單位:老干辦、教體局、民政局、社區管理服務中心)
25.深化宣傳引導。發揮“報、臺、微、端、屏”全媒體實效,多角度立體化宣傳我市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果,引導全社會推崇敬老孝老良好風尚。新聞報道方面,組織媒體平臺積極對接各鎮街、民政局等單位,挖掘我市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案例以及群眾身邊養老敬老的先進事跡,推出一線觀察等形式主題報道。媒體公益宣傳方面,在電視臺綜合頻道、生活頻道常態化播出養老敬老主題公益宣傳標語,在榮成時訊投放主題公益海報,組織“直播榮成”客戶端、“榮成融媒”視頻號等新媒體矩陣平臺積極轉發養老服務政策,每年策劃拍攝制作短視頻等新媒體作品4篇以上,以通俗化語言、群眾化視角講好“養老故事”。(牽頭單位:宣傳部,責任單位:融媒體中心、民政局)
七、強化措施落地實施
26.加強組織領導。將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列為為民辦實事項目,構建起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建立高效溝通機制,及時傳遞政策信息,打破部門壁壘,形成強大工作合力。(牽頭單位:民政局,責任單位:各相關單位)
27.落實資金保障。積極統籌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專項債等多元資金渠道,在項目審批與資金分配上,優先向養老項目傾斜。建立資金管理臺賬,對每一筆資金流向進行嚴格監管,確保專款專用。(牽頭單位:財政局,責任單位:各相關單位)
28.加強動態評估。建立監測分析與落實評價機制,加強統計監測工作。市民政局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工作指導,及時發現和督促整改存在問題,共同推動全市養老服務工作高質量發展。(牽頭單位:民政局,責任單位:各相關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