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榮成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榮成市加強財源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 年)》(以下簡稱《方案》),立足 “大抓經濟” 工作導向,構建財源建設新格局。由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注冊評估師、注冊造價師楊建民對《方案》進行解讀。
一、《方案》的戰略定位與創新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
《方案》的核心價值在于構建了“四維并重、三維聯動”的財源建設體系,實現了財源培育從“單點突破”向“系統推進”的轉型。在戰略定位上,文件緊扣“產業強市、工業帶動、突破發展海洋經濟”核心導向,以“產業強基、創新驅動、精準征管”為核心,構建起兼具地域特色與時代特征的財源建設體系,跳出單純增收的傳統思維,將財源建設與地域特色、國家戰略、企業需求深度綁定,既是對國家“穩中求進”財政政策的縣域落地,更是立足自身海洋經濟優勢破解發展瓶頸的戰略抉擇。
創新之處體現在三個維度:一是原則創新,確立“產業發展與財政增收、重點產業與營商環境、涵養財源與強化征管、要素保障與統籌協調”四維并重原則,破解了以往重增收輕培育、重征管輕服務的短板;二是機制創新,建立“財稅牽頭調度、部門通力配合、區鎮街全面落實”的三維管理體系,通過定期督導壓實招商引稅、稅源培育責任,形成全市一盤棋格局;三是方法創新,將“以數控稅”貫穿征管全過程,通過涉稅數據匯聚打破信息壁壘,實現財源監管從經驗判斷向數據賦能轉變。
二、《方案》提出了哪些核心實施路徑?
《方案》以“強鏈育新、聚財增效”為主線,構建了“產業培育、征管提效、環境優化”三大支柱性實施路徑。
在優質財源培育方面,形成“四層發力”格局。一是聚焦重點項目全周期管理,通過水電氣數據聯動與稅負預警模型,實現稅收動態跟蹤,同時引導核心企業開放本地采購訂單,構建“以鏈控稅、以稅固鏈”循環體系,像青啤智能化生產等重點項目已納入首批跟蹤清單;二是壯大龍頭企業能級,整合產業基金、專項獎補等政策工具,支持本土企業擴產、并購及產業鏈延伸,發揮“鏈主”企業的稅收乘數效應;三是推動國企轉型貢獻,引導國有資本向公共事業和戰略新興產業集聚,通過央地合作引進優質項目,提升國企財稅貢獻度;四是強化招商質量管控,建立商務牽頭、財稅聯動的聯審機制,前置評估項目畝均效益與稅收貢獻,從源頭提升財源質量。
在稅收征管精準化方面,重點突破三大領域。針對跨省市總分機構,推進分支機構法人化改制,指導企業優化增值分配比例,防范稅源外流;針對高新技術企業,建立“合規治理+動態清退”機制,確保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精準落地,推動政策紅利轉化為創新動能;針對土地增值稅、環保稅等重點稅種,建立跨部門協作管控體系,實現應收盡收。
在營商環境優化方面,突出“政策惠企+服務助企”雙向發力。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整合涉企資金組建財政產業基金,通過貼息、獎補等工具撬動社會資本;建立企業走訪與數據聯動機制,精準解決船舶配套、海工裝備等重點產業轉型升級難題,激發市場主體財源活力。
三、《方案》如何保障各項舉措落地見效,預期能實現什么成效?
《方案》從責任、要素、考核三方面構建保障體系,確保政策落地生根:在責任落實上,實行“雙牽頭+分工負責”機制,由財政局、稅務局統籌協調,各行業主管部門按領域抓好項目跟蹤、企業培育等具體任務,區鎮街做好銜接落實,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網絡。在要素保障上,統籌整合專項債券、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預算內投資等政策資金,配套土地供給、人才引育等資源,重點支持“5+2”七大產業鏈發展,為財源建設注入多元動力。在監督考核上,建立重點涉稅事項風險評估體系,嚴厲打擊虛開發票、騙稅等行為,同時將財源建設、閑置資產盤活等納入區鎮街與國企考核,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
從預期成效看,通過三年實施,榮成將逐步構建起以海洋經濟為特色、先進制造為支撐、新興產業為增長點的財源結構,實現財稅收入規模與質量雙提升。同時,通過以鏈控稅、以稅固鏈、以數控稅等機制創新,將進一步增強財源韌性,為現代化新榮成建設提供堅實財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