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威海市生態環境局榮成分局獲悉,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大氣污染防治和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榮成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榮成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2025修訂)》(榮政發〔2025〕2號)公布實施。
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是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內容,也是打贏打好藍天保衛戰的關鍵一環。出臺此《預案》是為了從多個方面及時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提高預防、預警和應對能力,推動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經濟社會健康平穩發展。以下是修訂要點及核心內容的解讀:
一、預警分級更嚴格,響應更精準
1.預警指標統一化
以空氣質量指數(AQI)為唯一預警指標,明確三級預警觸發條件:黃色預警:AQI日均值>200或AQI>150持續48小時及以上;橙色預警:AQI>200持續48小時或AQI>150持續72小時及以上;紅色預警:AQI>200持續72小時且AQI>300持續24小時及以上。
2.差異化應對措施
根據污染物類型采取分類響應:
PM2.5污染:嚴格執行限產、停產等減排措施;臭氧污染:發布健康提示,加強VOCs和NOx排放監管;沙塵、境外傳輸等不可控污染:重點引導公眾防護,強化揚塵管控。
二、預警發布更及時,信息更透明
提前48小時發布預警(原為24小時),為公眾和企事業單位留足準備時間。強化區域應急聯動,與京津冀及山東省內城市協同響應,提升跨區域污染防控能力。多渠道公開信息,通過媒體、短信、網絡等實時發布空氣質量數據、健康提示及應急進展,確保公眾知情權。
三、減排措施更精準,企業責任更明確
1.“一廠一策”減排方案
企業需制定個性化操作方案,明確不同預警級別下的限產、停產工藝環節及減排指標,確保措施“可操作、可監測、可核查”。對簡單工序企業,只需公示“應急減排牌”;對不可中斷生產的企業,要求安裝自動監控設施并提供歷史數據。
2.差異化管控機制
重點行業:按績效分級(A/B/C/D)實施差異化限產,A級企業可自主減排;民生保障類企業(如供暖、供電):實行“以熱定產”,但需達到環保要求;小微涉氣企業:年排放總量低于100千克的可免于限產。
四、公眾防護更細致,保障更全面
健康防護分級指引:黃色預警時建議敏感人群減少戶外活動,學校停止室外課程;紅色預警時實施彈性工作制、學校停課,醫療機構增配急診力量。
倡議性減排措施:倡導綠色出行、錯峰上下班,減少涂料等高VOCs產品使用。
此次修訂體現了榮成市“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的治理理念,通過細化預警標準、優化響應流程、強化企業責任和公眾參與,全面提升重污染天氣應對能力。市民可通過官方渠道及時獲取預警信息,配合政府措施,共同守護藍天。
原帖鏈接:https://iapp.rcsrmtzx.cn/share/YS03Ny0zOTEzNjU5NA.html?cversion=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