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環境安全與環境應急專家庫入庫專家高級工程師楊炳耀對《榮成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進行詳細解讀。
一、重點修訂內容解讀
1. 預警分級標準調整
修訂內容:預警分級統一以AQI日均值為指標,黃色預警調整為“預測日AQI>200或日AQI>150持續48小時及以上”,橙色預警新增“日AQI>150持續72小時及以上”,紅色預警明確“日AQI>300持續24小時及以上”。
修訂依據:根據《山東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魯政辦字〔2024〕119號)對預警分級的細化要求,結合榮成市實際污染特征,強化對持續性污染的響應標準,確保預警級別與健康風險匹配。
調整后更注重污染的持續性和累積效應,避免頻繁啟動預警,同時紅色預警的高閾值(AQI>300)體現了對極端污染的嚴格管控,需企業提前優化生產計劃,群眾需關注高風險時段的健康防護。
2. 差異化應急管控強化
修訂內容:明確對重點行業企業實行A、B、C、D四級績效分級,A級企業可自主減排,B級及以下需按《技術指南》執行;新增“保障類企業”和“小微涉氣企業”豁免條款。
修訂依據:參照生態環境部《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措施制定技術指南(2020年修訂版)》,落實精準治污要求。
企業需盡快完成績效分級申報,優化“一廠一策”方案(如明確限產生產線關鍵指標);群眾應理解差異化管控并非放松監管,而是通過科學分級減少“一刀切”對經濟的影響。
3. 臭氧應急響應章節刪除
修訂內容:刪除原“O?重污染應急響應”章節,調整為日常監管中加強VOCs和NOx排放源管控。
修訂依據:根據《威海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威政辦字〔2024〕59號)對臭氧污染策略的調整,突出季節性治理而非應急響應。
企業需在夏季非預警期主動提升VOCs治理效能(如改用低揮發性涂料),群眾在臭氧高發季減少戶外活動即可,無需復雜應急動作。
二、對企業和群眾的關鍵要求與措施
1. 企業應對要點
精準減排:所有納入清單企業需制定“一廠一策”,明確限產裝置、工藝環節及監測數據記錄要求(如DCS系統1年以上數據)。
安全生產銜接:修訂強調減排措施需與安全監管部門審批聯動,企業不可擅自停運污染防治設施,避免因環保措施引發安全事故。
豁免條款利用:小微涉氣企業(年排放<100千克)可申請免停限產,但需提前備案排放數據。
2. 群眾防護建議
健康防護:紅色預警時,兒童、老年人應避免外出,學校可彈性停課;橙色預警需停止大型戶外活動。
參與監督:鼓勵通過“12369”等平臺舉報應急期間偷排企業,形成社會共治。
本次修訂通過細化預警標準、強化差異管控、簡化臭氧響應,推動應急管理向科學化、精準化轉型。企業和群眾需關注政策細節,主動適應新要求,共同提升區域空氣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