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貫徹執行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起草有關規范性文件。參與全市國民經濟發展戰略和目標的研究制定。編制全市工業和信息化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并組織實施,提出重大項目布局建議。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協調解決全市現代化工業體系建設進程中的重大問題。
二、負責監測分析全市工業和信息化運行態勢,進行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協調解決全市工業和信息化運行中的重大問題,提出促進工業和信息化平穩運行的政策建議。
三、負責組織實施國家、省、威海市工業和信息化產業政策。研究提出全市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的政策和建議。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全市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負責推進全市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產業集群、產業園區(基地)發展,制定重點行業轉型升級方案、政策并組織實施。
四、負責全市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企業技術改造管理。擬訂并組織實施促進全市企業技術改造的有關政策,提出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措施和意見。組織實施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導向目錄、重大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和信息化建設項目。
五、負責研究提出全市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的政策措施,加快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參與擬訂全市行業技術規范和標準并組織實施。組織實施全市有關技術創新重大專項,負責推進產學研結合和相關科研成果產業化。推動全市工業和信息化品牌建設。
六、負責工業行業管理,制定全市行業規劃并組織實施。研究提出全市行業發展意見建議,協調解決全市行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組織實施相關行業準入。在行業規劃、產業政策、法規標準、行政許可等方面推進安全生產工作,指導督促全市工業行業加強安全生產管理。負責全市食鹽專營管理工作。負責軍工單位和民用爆破器材銷售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負責船舶工業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協調各通信運營商做好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通信保障工作。
七、負責推進全市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指導全市電子信息產品制造、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協調解決產業發展中有關問題。協調推進全市軟件產品研發與產業化。
八、研究提出全市互聯網與工業融合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全市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與工業深度融合。加快全市信息技術推廣應用,協調推進工業數字經濟發展。指導推進全市企業信息化建設。
九、擬訂并組織實施全市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資源節約、循環經濟發展和資源綜合利用政策,組織協調相關重大示范工程和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的推廣應用。負責指導全市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綠色發展工作。
十、負責全市國防科技工業管理工作,組織實施工業推動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標準,推進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負責全市民用爆破器材管理工作。
十一、貫徹落實國家、省關于促進非公有制經濟、中小企業發展的方針政策,研究提出全市促進非公有制經濟、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建議,擬訂配套措施并協調落實。推進全市企業管理創新,推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優化營商環境有關工作。
十二、負責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牽頭擬訂全市企業家隊伍建設的政策規劃并組織實施。組織指導全市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負責全市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工作,指導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
十三、貫徹執行國家、省無線電管理的法規和政策,貫徹落實有關無線電管理的規定、辦法,負責全市無線電管理。
十四、負責本行業本領域及相關產業發展研究和招商引資(引智)促進工作。參與相關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和政策制定,組織策劃、論證產業發展項目,制定年度招商引資(引智)計劃。組織宣傳推介相關產業政策和地方投資環境。牽頭組織產業對接活動,參與具體產業項目的策劃、聯絡、跟蹤與服務。
十五、負責本部門城市國際化相關工作,按照城市國際化戰略要求,組織、策劃、實施本行業本領域城市國際化各項工作。
十六、完成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十七、職能轉變。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一次辦好”改革的要求,加快推進工業和信息化領域轉變政府職能。1.精簡行政審批,減少環節、簡化程序、提高效率,切實增強企業和群眾獲得感。2.加強監督管理,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全面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和“互聯網+監管”。3.提高工業和信息化運行監測分析水平,加強行業發展趨勢研究,創新行業管理模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4.充分發揮企業市場主體作用,落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服務企業的能力和水平,優化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環境。
十八、有關職責分工。
1.與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的職責分工。有關行政許可及其關聯事項劃轉后,根據市政府辦公室印發的《關于建立行政審批與監管協調聯動工作機制的通知》,按照“誰審批誰負責、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負責劃轉事項的集中審批工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突出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建立協調配合工作機制,嚴格落實監管責任。
2.關于企業技術改造投資項目管理。需要由市人民政府核準備案的企業技術改造投資項目,由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負責審核。需要報省和威海市核準的企業技術改造投資項目,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會同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審核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組織上報。需要報國務院或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核準的企業技術改造投資項目,由市發展改革局會同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審核后,市發展改革局負責組織上報。
3.關于電動汽車以及充電設施管理。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負責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相關工作,組織實施國家、省電動汽車發展規劃、產業政策,擬訂我市相關規劃、政策,指導我市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市發展改革局牽頭負責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發展的相關工作,根據電動汽車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擬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并負責將其與全市能源規劃相銜接。市市場監管局負責組織實施電動汽車以及充電設施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對標準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4.與市政府辦公室的職責分工。市政府辦公室負責大數據相關產業發展。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推動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軟件業和信息服務業發展。
5.關于成品油監管。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公安、生態環境、交通運輸、商務、應急管理、市場監管、海關、稅務等部門(單位)依據各自職能,嚴格成品油批發、零售資質審核,依法嚴格查處個別不法企業非法調和油品、銷售偽劣油品、走私油品、相關證照不齊、產品標示不全、向汽車或摩托車銷售普通柴油等行為,加強成品油稅收管理,依法查處偷逃成品油消費稅以及違規退稅行為,嚴厲打擊成品油領域涉稅違法犯罪活動。市發展改革局負責油品供應保障工作,牽頭地煉企業爭取進口原油使用資質和油品質量升級項目中央財政貸款貼息工作,支持企業升級改造。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組織地煉產品整合和轉型升級工作,配合市發展改革局爭取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和申報進口原油使用資質工作。威海市生態環境局榮成分局負責加強成品油生產經營環評條件審查,加強對偽劣成品油無害化處理的監督管理。市交通運輸局負責成品油交通運輸企業、車輛和人員的資質資格監督檢查,規范成品油運輸過程管理。市商務局負責成品油流通監督管理工作,嚴格成品油流通領域市場準入,按照規定查處成品油經營企業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市場流通秩序。市應急局負責成品油和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相關工作,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市市場監管局負責成品油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和生產、流通領域質量監管;負責加油站計量監督管理;負責依法查處無照和相關無證生產經營行為以及相關部門依法提請的成品油違法違規行為。
6.關于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監管。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民用爆炸物品生產、銷售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具體包括:許可民用爆炸物品生產、經銷企業新建、改擴建;監督管理民用爆炸物品生產、經銷、進出口以及相應儲存;監督管理民用爆炸物品產品質量;組織查處不具備安全生產基本條件的民用爆炸物品生產、經銷單位,組織銷毀處 置生產、經銷環節廢舊和罰沒的非法民用爆炸物品。市公安局負責民用爆炸物品的公共安全管理和使用、運輸環節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具體包括:監督管理民用爆炸物品使用單位的購買、使用及相應儲存;監控民用爆炸物品流向;許可民用爆破企業和作業人員;監督指導民用爆炸物品從業單位安全保衛、工程爆破的安全警戒;許可民用爆炸物品運輸和確定運輸路線;組織銷毀處置使用、運輸環節廢舊和罰沒的非法民用爆炸物品;偵查非法制造、買賣、儲存、運輸、郵寄民用爆炸物品的刑事案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組織查處未經許可制造、買賣、儲存、運輸、郵寄、使用民用爆炸物品的違法行為。
7.關于節約用水管理。市水利局負責節約用水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擬訂節約用水政策,編制節約用水規劃,制訂有關標準,指導和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制定用水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和計劃用水制度并組織實施,會同有關部門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主要指標的落實情況進行考核。市發展改革局負責做好節約用水規劃、指標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協調銜接,參與節約用水政策、規劃的制定,負責提出水價改革方案和建議,完善水價體系。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指導工業節約用水工作,參與節約用水政策、規劃的制定,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工業節約用水有關標準,發布高耗水工藝、設備和產品的具體名錄,落實工業節約用水工作的要求。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指導城市節水工作,根據節約用水政策、規劃和標準,制定城市建設和市政公用事業方面的節水制度、辦法和具體標準,落實節水工作要求。市農業農村局負責指導農業生產節約用水工作,參與節約用水政策、規劃制定,會同有關部門制定農業生產節約用水有關標準,推廣農業節約用水新技術新工藝,落實農業生產節約用水工作的要求。其他有關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根據節約用水政策、規劃和標準,結合行業管理工作落實節約用水工作的要求。各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節約用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