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近年來團市委圍繞“榮歸故里”做了不少工作,尤其在吸引榮成籍在外大學生關注家鄉、參與家鄉建設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效。能否具體介紹下,咱們是通過哪些舉措讓在外青年更了解家鄉、愿意回來貢獻力量的?答: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吸引在外青年感知家鄉、反哺家鄉,是我們服務青年成長、助力城市發展的重要舉措。
訪談時間:2025年9月16日
主題嘉賓:團市委書記 孫艷艷
問:近年來團市委圍繞“榮歸故里”做了不少工作,尤其在吸引榮成籍在外大學生關注家鄉、參與家鄉建設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效。能否具體介紹下,咱們是通過哪些舉措讓在外青年更了解家鄉、愿意回來貢獻力量的?
答: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吸引在外青年感知家鄉、反哺家鄉,是我們服務青年成長、助力城市發展的重要舉措。一直以來,我們以“青鳥計劃”為核心抓手,聚焦榮成籍在外大學生群體,從“拓寬感知渠道、深化實踐互動、加強情感聯結”三個維度持續發力,推動在外青年與家鄉發展同頻共振。
在具體工作推進中,我們首先是做好“以才引才”的前期聯絡。通過拓展省內外高校“人才驛站”、聘任“校園引才大使”等方式,覆蓋清華大學、哈工大等省內外70余所高校、鏈接8000余名在外大學生。今年以來,我們尤其注重“以情動人”,為青年群體的需求服務。如針對即將邁入大學校園的準大一新生,專門邀請名校“老鄉”召開“我的大學生活”交流分享會,用學長學姐的親身經歷幫他們提前適應大學生活,同時聯合粉筆教育、就業指導講師團等專業機構,舉辦職業規劃交流會,面向在校大學生解讀我市人才就業政策,吸引人才回流。此外,我們還專門制作“榮青家書”宣傳手冊,把家鄉的人才政策、產業發展成果、文旅特色資源精準推送給在外學子,確保他們即便身處外地,也能隨時掌握家鄉發展動態。
在寒暑假這個青年返鄉的關鍵窗口期,我們通過豐富假期社會實踐項目增強他們對家鄉的認同感。按照政務、企業兩條線,我們儲備了165家企事業單位的1200余個實習崗位,重點加大了達因制藥等本地龍頭企業、社會組織等社會層面崗位配置,讓這類崗位占比從2%提升至40%,僅今年暑假就有174名大學生上崗實踐。同時,精心策劃“家鄉名企行”“社區工作者的一天”等體驗活動,引導返鄉大學生走進企業車間、深入社區一線,親身感受家鄉產業發展的活力和基層治理的溫度。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們還特別承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山東大學等7支省內外高校團隊開展“三下鄉”活動,讓更多外地青年也能走進榮成、了解榮成。
此外,我們堅持“以活動聚合力”,累計舉辦“榮歸故里益啟青春”座談會、人才政策宣講會55場,用鄉音鄉情拉近距離、凝聚共識,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們重點探索活動形式創新,如組織返鄉大學生開展愛國主義觀影、紅色劇本殺活動,通過沉浸式體驗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聚焦即將步入職場的學生,專門開展求職簡歷優化、面試技巧提升專題講解,還新增職場化妝培訓,邀請專業老師從求職技能到形象管理進行全方位講解,幫助他們提前做好職場準備。2021年、2024年我們兩次獲評全國“返家鄉”社會實踐重點開展縣,這既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做好青年工作的信心。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化“青鳥計劃”品牌影響力,一方面擴大高校“人才驛站”覆蓋范圍,鏈接更多在外青年資源。另一方面,緊密結合家鄉產業鏈和學生個性發展需要,既持續優化實習實踐崗位供給、進一步提升崗位質量,也會把今年反響較好的職業指導、紅色主題活動等保留并深化,讓在外青年回來有平臺、發展有空間。也希望更多榮成籍在外學子常回家看看,把個人理想融入家鄉建設,為現代化新榮成貢獻青春力量。
問:咱們榮成有2所高校,團市委在推動高校智力資源與基層治理結合方面是如何運作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駐榮高校大學生是榮成寶貴的人才資源,推動高校智力與基層治理需求精準對接,既能為基層注入動能,也能為大學生提供實踐舞臺,這是我們推進校地資源共享的核心思路。近年來,我們通過“組織化動員+項目化運作”,從制度、機制、品牌三個層面發力,讓校地合作走深走實。
在搭建合作平臺上,我們從制度引領入手,聯合駐榮高校開展大學生掛職計劃,擇優招募23名優秀大學生到村居和社區擔任兼職團委副書記。為了讓他們快速適應崗位、發揮作用,我們配套了“崗前培訓+導師幫帶+項目領辦”的推進機制,引導他們深度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社區議事協商等工作,讓大學生的專業優勢在基層實踐中落地見效。
為了打破校地合作的壁壘,我們著力推動機制貫通,一方面協調高校將大學生參與社區服務情況納入“第二課堂成績單”,讓服務基層成為學生成長的“必修課”。另一方面建立雙向評價制度,把社區服務表現作為評先選優、推優入黨的重要參考。目前已有86個高校團支部與16個村居社區、15所中小學結對共建,真正讓高校青年參與基層治理的渠道更暢通、路徑更清晰。
在提升合作實效上,我們以“在榮成正青春”社會實踐項目為抓手,孵化出“社區托管”“志愿大集”“非遺傳承”等10個特色項目,吸引38支高校志愿服務隊主動認領。今年以來已開展活動62場次,有效解決了基層服務力量不足、服務形式單一等問題,還獲得了省級“百萬大學生進社區”優秀組織榮譽。
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深耕校地融合,一方面深化“大學生進社區”項目,推動高校專業資源與社區需求更精準匹配,比如在社區養老、青少年教育等領域打造更多定制化服務。另一方面加強與高校的常態化溝通,及時解決合作中的問題。通過以上措施,我們致力于讓高校青年不僅成為基層治理的參與者,更成為家鄉發展的建設者,也期待駐榮高校學子能主動選擇扎根榮成、服務榮成,在基層實踐中練就過硬本領,實現個人價值與城市發展的“雙向奔赴”。
問:城市想要留下青年,關鍵是讓青年來了能融入、留下有發展。團市委在提升青年融入感、歸屬感方面,推出了哪些具體服務舉措,未來還有哪些規劃?
答:讓青年“近悅遠來”,是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的核心目標。我們始終圍繞青年“安居、交友、成長”三大需求,以“陣地支撐+服務賦能+情感聯結”為工作思路,全力構建有溫度的青年發展生態。
在搭建服務載體上,我們建強陣地打造“青年之家”,以“青年之家”“青創匯”為核心,指導創建11個青年友好鎮街、社區和陣地。通過在這些陣地開展讀書沙龍、興趣社團、創業輔導等活動,讓青年有地方社交、有平臺學習、有空間成長。
針對青年“急難愁盼”問題,我們推出精準化服務舉措。在安居方面,整合資源推出“青年驛站+青春優購”組合服務,一方面聯動酒店為來榮求職青年提供住宿優惠,另一方面聯合住建部門提供購房團購、公積金綠色通道,減輕青年住房壓力。在交友方面,打造“榮青有約”婚戀品牌,累計服務800余名單身青年,同時推出“青年夜校”,舉辦15場主題活動,吸引500余人次參與,豐富青年精神文化生活。
考慮到外賣小哥、直播電商從業者等新興青年群體的需求,我們也注重延伸服務覆蓋面,通過為他們建立團組織、開展技能培訓、提供法律維權等服務,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同時依托青企協、鄉村好青年聯盟等平臺,組織青年人才交流、外出考察學習,凝聚青年發展合力。
未來,我們將持續做優青年服務:一方面擴大“青年驛站”“青年之家”覆蓋面,整合更多社會資源,豐富服務場景。另一方面深化“青年夜校”品牌建設,推出多元化活動內容,讓不同興趣、不同領域的青年都能找到歸屬感。同時聯合職能部門推出更多住房、就業、婚戀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真正讓榮成成為青年愿意來、留得住、能發展的城市。也希望來榮青年能把榮成當作“第二故鄉”,在這里扎根奮斗,與城市共同成長。
問:剛才介紹了不少工作成效,也說明了部分工作以后的工作思路,那么結合當前榮成“深藍、零碳、精致、幸福”的發展定位,團市委下一步在服務引領青年、貢獻青春力量方面,都有哪些重點打算,為我們整體說一下吧?
答:服務青年成長、助力城市發展,是共青團的職責所在。結合榮成“深藍、零碳、精致、幸福”現代化建設目標,下一步我們將聚焦“協同聯動、精準賦能、組織引領”三個重點方向,持續做好服務青年的“加法”,提升大局貢獻力。
首先是深耕校地融合,強化協同聯動。我們會進一步深化“青鳥計劃”“大學生進社區”等成熟品牌,加強與省內外高校、駐榮高校的常態化合作,推動人才流通、智力共享。尤其會引導青年力量深度參與社區日常管理和產業鏈發展,比如在海洋經濟、綠色低碳等榮成重點發展領域,組織青年開展專題調研、實踐服務,激活基層治理和產業發展的“青春動能”。
其次是聚焦青年需求,推進精準賦能。我們將聯合人社、住建、文旅等部門,強化住房、就業、消費等關鍵要素供給,構建“吃、住、行,游、娛、購”深度融合的青年服務場景。同時持續做優“青年夜校”品牌,根據不同青年群體的需求,增設職業技能培訓、興趣愛好培養等課程,滿足青年多元化成長需求,讓青年在榮成生活更便利、發展更安心。
最后是強化組織引領,激發青年擔當。我們會把“城市合伙人”理念融入青年聯絡工作,圍繞“5+2”產業鏈重點企業和直播電商、新媒體等新興領域,建強行業團組織。用好青年突擊隊、青年文明號等“青字號”品牌,撬動更多社會青年力量參與城市建設,比如在精致城市創建、重大項目攻堅等工作中,組織青年亮身份、當先鋒、作表率。
青年興則城市興,青年強則城市強。我們將始終把青年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更實的舉措、更優的服務,引領廣大青年在榮成現代化建設的賽道上奮勇爭先。也期待更多青年選擇榮成、扎根榮成,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家園!
問:上半年濱海馬拉松的成功舉辦,離不開青年志愿者的鼎力支持,如今9月好運角半程馬拉松即將到來,大家也很關注這次的志愿服務工作。我們了解到,這次賽事的情況與往年有些不同,想請您具體說說,本次賽事志愿服務相比之前,都面臨哪些新挑戰,咱們又做了哪些處置準備來應對呢?
答:本次好運角半程馬拉松的志愿服務工作,和往年濱海馬拉松比起來,確實有幾點不同,這也讓我們的志愿服務面臨了新挑戰。第一是參賽場地的變化,本次賽事所有項目的起終點都設置在那香海景區,這個場地對往年參與過濱海馬拉松保障的青年志愿者來說,相對比較陌生,這就對志愿者的適應能力、應急處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那香海景區距離我市兩所參與志愿服務的高校——哈理工(榮成)和威海海洋職業學院比較遠,志愿者的就餐、通勤問題也需要重點考慮。
第二是比賽時間的調整,本次賽事定在9月20日,這個時間和高校開學時間比較接近,所以志愿者的招募、組織、培訓工作,整體時間都相對緊張。另外,賽事起跑時間是下午5點,和以往晨間舉辦的比賽相比,參賽者的身體狀態、生理需求會有明顯不同,這也對負責賽事觀察、醫療保障的志愿者,在專業判斷和服務精準度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過,在兩所駐榮高校師生的積極響應,以及各相關部門的協同配合下,針對這些新的情況和挑戰,我們已經制定了詳盡的服務保障方案和應急預案,確保賽事志愿服務有序高效。目前,本次賽事所需的1050名志愿者已經全部招募完畢,志愿服務所需的物資也已協調到位。志愿者培訓工作于日前啟動,從9月18日開始,志愿者們會陸續上崗做好準備。
最后我想跟大家說,9月20日,讓我們一起相約那香海,共同為好運角半程馬拉松加油,也期待廣大青年志愿者在本次賽事服務中展現出榮成青年的良好風貌!
問:“金九銀十”是就業黃金期,有很多新入職的朋友在工作中會遇到“補充個人檔案材料”的問題,請問在中學入團的人,如果檔案中的入團志愿書丟了,應該如何補辦?
答:檔案材料中入團志愿書丟失的,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補辦:
首先由本人向原入團學校團委提出書面補辦申請。經學校核實后,指導填寫《團員登記表》,由學校出具補辦證明,在“入團時所在單位團委意見”欄填寫意見并加公章,其中,鎮街初中加蓋鎮街團委公章,高中、職校加蓋本校團委公章,市直初中加蓋市教育局團委公章。然后,攜學校出具的補辦證明、1張2寸彩色免冠照片、《團員登記表》到團市委和現單位團委接續辦理。如有不明白的地方或遇到其他特殊情況,可以打團市委組織部電話7561055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