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標記:A
王曉東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海洋碳匯建設的建議收悉。現將建議辦理情況報告答復如下:
首先非常感謝您對我市海洋碳匯工作的支持和關心。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藍色碳匯產業發展,搶抓“藍碳”產業發展機遇,于2014年成立了唐啟升院士工作站和全國第一個海草床生態系統碳匯觀測站,大力發展海洋碳匯產業。在榮成落地開花的“淺海多營養層次生態養殖模式”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向全世界推廣。據測算,桑溝灣海域養殖的藻類和貝類每年固碳量相當于12萬公頃森林的固碳量,實現了生態和經濟效益雙贏。2021年,全國首個海帶養殖碳匯監測平臺在世代海洋股份有限公司布放,山東省首筆2000萬元“海洋碳匯貸”落戶長青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全市已建設鰻草床33公頃,增殖鰻草近3000萬株,在養殖模式、清潔能源、生態修復等方面不斷實現新突破,碳匯產業走在全省全國前列。
針對您提出的建議,我們將做好三方面工作,加強我市海洋碳匯產業建設,助力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搭建信息共享平臺,推動藍色產業突破發展。依托我市藍碳資源優勢,充分發揮海洋可持續與碳中和研究院、桑溝灣生態模式示范基地、海草床生態系統碳匯觀測站等平臺引領作用,促進企業與哈爾濱理工大學榮成學院和威海海洋職業學院開展產學研合作,通過開辦培訓班等方式為企業培養人才,力爭每年為企業輸送人才100人次,夯實海洋碳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平臺和人才支撐。
二是完善支持政策,推動藍碳產業集群發展。完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鼓勵金融機構搭建綠色金融服務團隊,加大對藍碳企業的服務力度,大力推廣“海洋碳匯貸” “綠色科技貸”“碳達貸”等綠色金融產品,爭取央行碳減排支持工具、綠色再貸款資金、綠色票據再貼現等綠色信貸政策向我市傾斜。持續完善海草床碳匯指數保險,鼓勵保險機構拓展漁業互助保險、漁業商業保險、大宗海產品優勢品種養殖保險等綠色海洋保險覆蓋范圍,加快建設海洋碳匯交易平臺建設,開辟金融支持海洋生態保護的新路徑,吸引更多碳匯企業常駐我市,推動藍碳產業集群發展。
三是強化人才培養,筑牢藍碳產業發展基礎。依托唐啟升院士工作站和海洋可持續與碳中和研究院以及全國第一個海草床生態系統碳匯觀測站等平臺,廣泛開展創優評比、政企交流、地域交流等活動,積極舉辦各類交流會、對接會、研討會,并將平臺建設、科技研發、活動舉辦等工作與專業技能人員引進培養有機融合,在崗位實踐中鍛煉人才、培養人才,為藍碳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榮成市海洋發展局
榮成市發展和改革局
威海市生態環境局榮成分局
2024年6月20日
聯系人:海洋發展局李超,發展和改革局隋志明,生態環境分局李志超
聯系電話:7501691,7550539,7592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