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成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榮成市推進工業互聯網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建設方案的通知
榮政辦發〔2023〕3號
經濟開發區、石島管理區、好運角旅游度假區管委會,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市政府有關部門、單位:
《榮成市推進工業互聯網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建設方案》已經第25次市政府常務(擴大)會議研究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榮成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1月3日
(此件公開發布)
榮成市推進工業互聯網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建設方案
為貫徹落實《山東半島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建設規劃(2022—2025年》《山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2022—2025年》等文件精神,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和數字化轉型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傳統產業創新發展,打造新的競爭優勢和經濟增長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如下建設方案。
一、基本原則
1.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協同發力。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多方參與、開放合作,最大程度激發市場活力。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戰略規劃引領,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提升高端供給能力,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創造良好環境。
2.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深入推進產業數字化發展,聚焦高端裝備與智能制造、海洋生物食品及醫藥、核電裝備與新能源、電子信息、高新材料5大制造業產業鏈,將數字轉型的重點放在關鍵生產環節,圍繞項目建設、數字化車間、智能化工廠以及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優選典型企業,形成一批行之有效的建設模式和創新實踐。深入推進數字產業化發展,大力發展集成電路、基礎電子元器件、工業軟件等關鍵產業,推動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研發和生產,不斷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水平,提高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
3.培強企業與優化生態緊密銜接。加強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優質服務商的梯次培育力度,推動龍頭企業增強對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的引領整合能力,提升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能力,打造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資源共享、融通發展的產業生態。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市工業數字化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10%,全市沖擊新目標企業智能化改造實現全覆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字化率達到70%,“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轉型率達到80%,培育2家以上數字經濟園區、工業互聯網園區,30家以上數字經濟“晨星工廠”,爭創數字化轉型縣域“樣板區”。通訊網絡基礎進一步堅實,建成并開通5G基站2000個以上,在不同領域打造具有引領作用的5G應用場景10個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成效顯著提升,打造10個省級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平臺服務能力普遍加強,服務企業數、工業APP數、連接設備數大幅度提升;融合賦能應用進一步深化,打造3個產業鏈“數字經濟總部”,形成產業發展新業態。
三、重點任務
(一)實施智能制造攻堅突破行動
建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重點項目庫,對項目庫實施動態滾動管理,擇優遴選,持續發揮智能制造診斷服務的帶動作用。以政府引導企業購買服務的方式,分行業、分類型、分層次開展企業診斷及顧問咨詢服務,在輪胎、化工等流程制造領域,重點推進企業生產線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在機械、船舶、汽車及零配件、電子信息等離散制造領域,重點推進企業數字化設計、精益生產等環節智能化提升,逐步實現重點產業鏈規上企業智能制造診斷全覆蓋。通過專家診斷、服務對接、典型引路方式,每年新增5家數字化車間,3家智能化工廠。到2025年,累計打造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15個以上,威海市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30個以上,重點培育浦林成山、華力電機等龍頭企業打造“晨星工廠”。(責任單位:市工信局)
(二)實施平臺賦能增效行動
1.建設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圍繞海洋食品、房車等特色優勢產業,引進藍海、浪潮等國家級“雙跨”平臺資源,賦能海洋食品、房車等產業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打造面向全行業產業鏈協同服務的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帶動企業協同發展,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到2025年,建成中國房車產業鏈數字經濟總部“房車云聯”、預制菜產業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信聯網“三網融合”數字化平臺等4個以上有較強影響力的特色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責任單位:市工信局)
2.建設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浦林成山、康派斯、百合生物、閱芯電子、新霞修船、國核示范電站等企業提升智能制造應用能力,通過搭建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應用,貫通供應鏈、產業鏈、創新鏈、服務鏈,打造新型企業工業互聯網生產組織體系和商業模式。到2025年,培育威海市級以上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10個以上。(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大數據中心)
3.建設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建立工業互聯網項目培育庫,培育一批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和應用場景,加快推廣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智能化生產、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和服務型制造新應用新模式。加大成熟“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工業互聯網+產業鏈協同”等場景服務方案推廣力度,輻射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轉型升級。到2025年,累計培育威海市級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試點示范項目20個以上。(責任單位:市工信局)
(三)實施數字產業發展行動
積極培育打造集成電路產業鏈領航企業,著力孵化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獨角獸、瞪羚企業,提升產業競爭力。將榮成歌爾微電子培育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鏈主企業,成為全球最大的MEMS麥克風和智能傳感器研發與制造基地。支持芯長征微電子制造(山東)有限公司打造成為國內IGBT封裝領域的龍頭企業。提升軟件自主開發能力,到2025年,獲批山東省首版次軟件產品5件以上。支持歌爾微電子、國核示范電站等建設虛擬現實公共應用體驗中心。加大數字經濟園區建設力度,2025年底前,爭取打造省級數字經濟園區2家以上。推動工業設計、交通運輸、倉儲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數字化發展,支持浦林成山、達因藥業等龍頭企業加快建設智能倉儲系統和智能物流系統。(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經濟開發區)
(四)實施基礎設施優化行動
加快優化提升通信網絡架構,落實城鄉雙千兆光纖網絡改造工程。推進IPv6(互聯網協議第6版)規模化部署,跟進國家戰略,積極部署移動物聯網和衛星互聯網,實現全市工業企業泛在、高質量、先進通信網絡服務全覆蓋,到2025年,企業千兆以上寬帶接入能力達到100%。加快推進5G基站建設和組網服務,實現城鄉重點地區5G網絡覆蓋和規模化商用,到2025年,建成并開通5G基站2000個以上,在不同領域打造具有引領作用的5G應用場景10個以上,全市形成大容量、高帶寬、低時延、泛在的5G網絡支撐服務能力。加快推進工業企業接入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到2025年,實現50家以上企業接入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威海),年標識解析量超過150萬次。(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委網信辦、大數據中心、聯通榮成分公司、移動榮成分公司、電信榮成分公司、廣電網絡榮成分公司、鐵塔公司榮成辦事處)
(五)實施數據管理保障行動
開展工業企業上云專項行動,重點支持中小企業將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管理和生產設備等向云端遷移,降低企業信息化應用成本,提高應用水平,促進管理模式創新和效益提升,爭創一批設備上云、系統上云標桿企業。組織開展工業互聯網供需對接活動,引導推動企業利用眾包眾創、云制造等優勢工業互聯網平臺資源。到2025年,力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達到兩化融合集成提升階段(工業3.0)的占比30%左右,達到兩化融合創新突破階段(工業4.0)的占比15%左右,應用工業互聯網的比例達到40%左右。(責任單位:市工信局)
四、保障措施
一是強化培訓指導。積極推薦企業家參加國家和省市組織的工業互聯網專題培訓、現場觀摩行動,激發企業內生動力。聯合威海首席信息官聯盟、電子信息技術協會等機構,面向企業家、企業信息官、企業技術人員、政府人員等重點人群,定期開展專項輔導,加強對數字化知識、優秀案例等方面的指導,系統開展形勢、政策、知識、技能等方面教育培訓,全面提升理論水平和應用能力。(責任單位:市工信局)
二是強化人才培育。充分利用“榮歸故里”等各類人才政策,加大數字產業化人才及團隊的引進、培育支持力度。在企業推廣首席信息官、首席數據官、數字專員制度。依托重大項目、人才工程和人才支持計劃,培養引進一批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和具備產業經驗的高層次人才。(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委組織部、人社局)
三是強化標桿引領。圍繞我市優勢產業集群和細分行業,一企一策培育工業互聯網頭部企業和標桿企業,到2025年,建設3個省級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一批“5G+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組織企業現場觀摩、對標學習、模式復制,引領帶動全市企業加快工業互聯網賦能發展。(責任單位:市工信局)
四是強化供需對接。招引和培育并舉,發展壯大一批工業互聯網系統集成服務商,鼓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向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定期發布工業互聯網供需目錄,分行業、分類別組織開展供需服務對接活動。組織企業到海爾卡奧斯、藍海、浪潮云州、橙色云等優勢平臺企業考察學習,不斷開闊視野,深化戰略合作。(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