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標記:A
孫旭光代表:
您(你團)提出的關于推進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建議收悉。現將建議辦理情況報告答復如下:
首先非常感謝您對我市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的支持和關心。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傳統文化傳承保護工作,今年將開展以下幾項工作:
一、爭取資金,讓非遺傳統文化“傳下來”。
根據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頒發《關于優化“百千萬英才計劃”支持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新入選國家級、省級、威海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給予一定資金補助,同時積極爭取省級、國家級非遺扶持政策和資金,鼓勵傳承人深挖項目內涵,強化資金績效管理使用,用活用好專項資金,致力于打造一支強有力的非遺傳承人隊伍,推動我市傳統文化傳承落實落地。
二、深入融合,讓優秀傳統文化“亮起來”。
創新文旅融合方式,結合各類文化活動全景展示,讓傳統文化在大眾面前熠熠生輝。2021年圍繞建黨100周年,實施了“六個10”工程,即評選10首紅色原創歌曲、開展10場紅色劇目演出、舉辦10場紅色作品展覽、打造10處紅色鄉村文旅驛站、打造10條紅色旅游路線、開發10款紅色研學產品;連續兩屆成功入選全國村晚示范展示工程,在全國人民面前展示和傳承了以榮成“三漁文化”為主題的傳統海文化,今年還將繼續舉辦“榮成鄉村文化旅游季暨漁民節”、成山頭吃會、非遺趕大集、全市漁家秧歌大賽、漁家鑼鼓大賽等傳統文化類展示展演活動,通過多層次、全覆蓋、多樣化的活動形式,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文藝表演中,以文藝的形式傳遞黨的好聲音,傳承好優秀傳統文化。
三、多樣傳承,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
持續打造“非遺六進”品牌活動,組織非遺傳統文化項目進校園、進景區、進社區、進分館、進警營、進農村等,新增原創紅色劇目《張晶麟》《蒼穹之戀》《彭潤芝》等進校園活動,年均開展各類活動300余場,不斷擴大非遺文化普及范圍。與威海海洋職業學院聯合推出“非遺授課”活動,努力踐行傳統文化傳承從學生抓起。創新推介方式,依托市文化館公眾號平臺、官方抖音等線上平臺,開辟“傳承人推介”“非遺課堂”“云賞非遺”“直播課堂”等欄目,拓寬傳統文化傳承渠道;市圖書館設專項資金采購傳統文化圖書和繪本,并在圖書館及各城市書房設置傳統文化及地方文化專架,利用傳統節日節點,線上線下組織開展專題圖書、民俗、二十四節氣等傳統文化展覽,讓傳統文化更加貼近讀者生活;開發“繪本+二十四節氣”體驗課程,組織開展傳統文化閱讀推廣,線上傳統文化知識挑戰贏禮、傳統文化講座等活動,讓讀者進一步系統、全面、深入了解傳統文化;推行“圖書館+尼山書院”建設,設古琴、書法、剪紙、圍棋、國學、茶藝、少兒快板、朗誦等傳統文化、非遺體驗課程,年均開展活動300余場次,全面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
榮成市文化和旅游局
榮成市教育和體育局
2022年4月14日
(文旅局聯系人:鄧英英,聯系電話:7563365;教體局聯系人:董久才,聯系電話:15588385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