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標記:A
王華寬、李艷明代表:
你們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民工職工技能培訓的建議收悉。現將建議辦理情況報告答復如下:
首先非常感謝你們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的支持和關心。
隨著城鎮一體化的穩步發展,農村富余勞動力進一步向城市轉移。同時,榮成市產業升級腳步持續加快,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大,如何提升農民工技能素質,實現人崗相適、人盡其才,逐步成為一項重要課題。為此,榮成市不斷在資金投管、職業培訓和師資建設方面精準發力,具體做了如下工作:
一、強化資金投管,保障農民工技能培訓有序開展。在資金投入方面,一是將確有就業創業能力和培訓需求且不具有按月領取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資格的人員(年齡不設上限)納入培訓補貼范圍,進一步促進本地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二是對參加就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后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培訓合格證書)的農民工,按初級工1200元/人、中級工1500元/人、高級工2000元/人、創業培訓1200元/人的標準給予職業培訓補貼。2019-2020年共籌集各項培訓資金1275.49萬元,其中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1144萬元,就業補助資金131.49萬元;發放各類培訓補貼1275.44萬元。在資金管理方面,全面使用“山東省公共就業人才服務信息系統”、“就業培訓實時監控系統”,實行培訓全程實名制管理,對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實行信息化全過程監管,實現培訓全實名、資金全紀錄、過程可追溯、質量可監控。同時,不斷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開班申請、實名制管理、補貼審核發放、檔案歸檔等環節的監督審查,通過現場檢查、查閱臺帳、電話抽查等方式,隨機調查核實培訓人員是否達到培訓要求,確保資金安全、使用高效。
二、發揮職業院校資源優勢,增強職業培訓實用性。一方面,大力借助中職院校的專業優勢,為社會培養各類技能人才,依托威海技師學院、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威海市水產學校及定點職業培訓機構,以擬轉移就業農村勞動力、農村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及升入職業院校的學生為重點,著重實際操作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培養,使勞動者達到上崗要求或掌握初級以上職業技能,提高上崗成功率。另一方面,進一步發揮行業和企業優勢作用,以企業在崗農民工為主,堅持以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為導向,抓好知識更新與技能培訓、技能儲備的緊密銜接,開展技能提升培訓和高技能人才培訓,提升在崗農民工技能水平和職業技能等級。2019年以來,已利用各培訓陣地開展各類職業培訓4784人次。
三、注重專兼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農民工培訓專業化。制定印發了《關于印發榮成市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實施方案的通知》(榮政發〔2020〕6號),并明確提出,“加強對民辦職校支持力度,民辦學校教師在資格認定、職務評聘、培養培訓、評優表彰等方面與公辦學校教師享受同等待遇,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教師享受與公辦學校同等的人才引進政策,不斷提高定點培訓機構師資水平”,以此激勵各類人才積極加入基層農民工培訓隊伍。
針對您的建議,下一步,將繼續統籌協調相關部門,繼續做好如下工作:(一)進一步用足用好各項培訓資金。認真貫徹落實《威海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加大農民工培訓資金的投入力度,統籌使用就業補助資金、創業帶動就業扶持資金、失業保險基金,用足用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項資金。(二)持續增強農民專業化水平。采取“互聯網+”、以工代訓等新模式,進一步增加全市技能人才儲備,圍繞鄉村振興加強鄉村本土人才培育,深入開展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全年計劃培訓1000人次以上,培訓綜合型、復合型高素質農民853人。(三)加強農民工培訓專兼職師資隊伍建設。以我市人才政策為抓手,保障民辦學校引進人才與企業招引人才享受同等待遇、專科以上學歷畢業生均可享受相應補貼,進一步激勵各類人才到基層農民工培訓機構服務。積極引導各職業院校將職業新知識、新技術、新規范注入教學內容,避免教學內容與實際需要脫節。充分發揮省、市級鄉村振興繼續教育基地作用,選派職業院校更多優秀教師到基層授課,全年計劃培訓包括涉農在內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000人次以上。
榮成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21年6月17日
(聯 系 人:于 青,聯系電話:391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