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鎮黨委、政府,各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各相關部門:
為進一步保障好脫貧享受政策人口(含防返貧監測幫扶對象,下同)冬季基本生產生活,切實解決其實際困難,根據省、市鄉村振興部門通知要求,現就做好脫貧群眾安全溫暖過冬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幫扶對象
全市脫貧享受政策人口,優先幫扶單獨居住的60歲以上脫貧戶、家中有危重病人或重度殘疾人的脫貧戶、無兒無女的脫貧戶、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共同生活的脫貧戶等老弱病殘群體。
二、工作措施
(一)摸清脫貧群眾困難需求。各鎮街要從脫貧群眾實際需求出發,充分發揮村“兩委”成員、第一書記、駐村干部、幫扶責任人等作用,結合入戶走訪慰問活動,深入開展走訪摸排工作,精準掌握脫貧群眾困難需求,重點是“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等重點幫扶政策落實情況、房屋居住取暖情況、過冬過節物資儲備情況等。請各鎮街認真填寫《榮成市脫貧群眾過暖冬情況摸排表》,于11月25日前報市鄉村振興局社會扶貧組。
(二)因需施策落實幫扶措施。根據脫貧群眾困難需求,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開展精準幫扶,切實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政策落實方面,重點看“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等重點政策落實情況,對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戶重點看有無就業、生產需求,幫助解決就業生產難題;對無勞動能力的特殊困難群體看低保、特困供養等兜底保障政策落實情況,有無遺漏;對患大病、突發事故、重殘、孤兒家庭重點看各項救助保障政策落實情況,看有無返貧致貧風險。居住房屋方面,針對今年雨澇災害天氣多的實際,住建部門要會同各鎮街組織人員對脫貧群眾住房安全情況進行重點摸排,對有安全隱患的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結合農村冬季取暖生活習慣及脫貧群眾保暖需求,協助脫貧群眾采取封窗、堵漏、固瓦等方式,提高房屋保暖功能;對老弱病殘等行動不便的脫貧群眾通過政府幫助、單位幫扶、愛心捐助等渠道解決房屋保暖和取暖設備、取暖物資缺乏問題。物資儲備方面,重點為老弱病殘等出行不便的脫貧群眾發放生活必需品。廣泛發動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愛心人士捐款捐物,定向分發給脫貧群眾。鄉村振興部門、各鎮村可使用扶貧產業項目收益或“扶貧暖心基金”購買御寒及生活必需物資,滿足脫貧群眾冬季取暖需求。
(三)急難群體實施臨時救助。民政部門要優化簡化脫貧人口臨時救助審核審批程序,嚴格落實急難對象24小時先行救助制度。對申請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的脫貧群眾,符合條件的可視情況先行給予臨時救助,及時緩解其生活困難,再按照規定程序進行審核審批,并將符合條件的納入相應救助范圍。
(四)按時發放過冬取暖補貼。對未納入農村低保、特困供養保障范圍的脫貧群眾,由鄉村振興、財政部門按照300元/戶的標準發放冬季一次性取暖補貼,11月30日前將取暖補貼發放到位,對12月份新識別的監測戶,按照即時幫扶的要求,也納入保障范圍,12月底前發放到位。補貼所需資金按照《威海市鄉村振興局 威海市財政局關于做好2021年度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使用工作的通知》(威扶貧組辦發〔2021〕3號)文件精神,從2021年市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中安排,節余資金統籌用于銜接工作,按需使用支出。
(五)開展過冬安全教育排查。要針對農村困難群體加大冬季用電、用氣、用煤等安全隱患排查,加強冬季取暖、安全用電、防火、家居環境衛生等安全教育,切實防范安全事故。同時,要注重把安全溫暖過冬工作與疫情防控有機結合起來,對老弱病殘等自身防控能力較弱人群進行重點監測管理、重點教育引導、重點消毒清潔,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
三、工作要求
做好脫貧群眾安全溫暖過冬工作,是增強脫貧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的一項重要舉措。各鎮街、相關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組織領導,落實主體責任,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傳達到每一位脫貧群眾。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幫扶,營造濃厚社會氛圍。鄉村振興、財政、民政、住建等部門要做好溝通協調,有針對性地研究制定具體工作方案,認真做好動員部署工作,明確責任分工,細化工作舉措,既不拔高標準,也不重復幫扶,確保各項工作措施落到實處。同時,加強資金物資管理,建立過冬取暖幫扶工作臺賬,規范操作程序,公開發放標準和范圍,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到脫貧群眾身上,每一件物品都送到脫貧戶家中。
各鎮街、部門要總結梳理幫助脫貧群眾安全溫暖過冬工作的典型經驗和創新做法,形成工作報告,加蓋單位公章后于2022年2月20日前報市鄉村振興局。
聯系人:張鵬,電話:7563892,郵箱:rcsfpb@126.com。
中共榮成市委農業農村委員會辦公室 榮成市鄉村振興局
2021年11月22日